中国传统节日

橙黄橘绿挂枝头,最是一年好时候——二十四节气“秋分”
发布: 2025-09-17 17:16:31 作者: 创始人 点击: 0

当一片叶子带着凉意飘落,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此后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秋意也愈发浓烈。

一、秋分三候:感知自然的时序变化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将秋分分为三候,每候5天,生动描绘了此时的物候特征:

一候雷始收声:夏日常见的雷声逐渐消失,天地间的阳气收敛,阴气渐盛。

二候蛰虫坯户:地下的小虫开始用泥土封闭巢穴,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

三候水始涸:随着降水减少、天气干燥,河流湖泊的水量逐渐减少,一些沼泽、池塘开始干涸。

二、秋分习俗:藏在节气里的文化印记

秋分不仅是自然的节点,更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活动,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许。

1.祭月:古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习俗。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后来因秋分日期不固定,祭月活动逐渐移至中秋。人们设香案、摆供品,祈求月神庇佑。

2.吃秋菜:在岭南地区,秋分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民间认为吃秋菜能清热降火,寓意家宅安宁、平安健康。

3.粘雀子嘴:农民会将糯米制成的汤圆煮好后撒在田间,糯米粘住麻雀的嘴,防止它们破坏庄稼,寄托着丰收的愿望。

三、秋分养生:顺应时节,护好“秋收”

秋分时节,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养生需遵循“养阴防燥、收敛内养”的原则。

1.饮食:润为主,少辛辣

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莲子等,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皮肤干燥等问题;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以免加重“秋燥”,损伤肺阴。

2.起居:早睡早起,注意保暖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敛,早起以呼应阳气的舒发,帮助调节身体机能。早晚温差大,需及时添衣,尤其注意腹部、背部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3.运动:温和锻炼,避免大汗

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防止阳气耗散,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呼吸道湿润。

 

秋分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岁月的转折点。不妨放慢脚步,看看窗外的落叶,尝一口应季的果实,在渐浓的秋意里,感受时光的温柔,也为即将到来的寒冬,积蓄满满的能量。

今日秋分,愿你不负秋光,安然度秋。


校区地址
曲阜高铁校区(孔子故里)
电话:0537-4507998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曲阜东高铁站西200米孔子大道1号
曲阜石门山校区(孔子故里)
电话:0537-4507999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石门山风景区远大路1号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