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白露至,秋意浓
发布: 2025-09-03 10:43:37 作者: 创始人 点击: 0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当《诗经》里的这千古名句在耳畔响起,白露节气便翩然而至。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宛如一位轻盈的使者,带来了秋的消息,宣告着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启,成为了季节更替的重要标志。


白露之名,诗意由来

白露之名,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诗意解读。从气象角度来看,进入白露后,昼夜温差迅速增大,白天阳光依旧热烈,可到了夜晚,气温大幅下降。在这种冷暖交替之下,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化作颗颗晶莹的小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之上。清晨时分,当第一缕阳光洒下,这些小水滴闪烁着白色的光芒,如梦似幻,“白露”因此得名。

 

三候更迭,自然交响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这三候宛如一场自然的交响乐章,奏响了秋天的旋律。

一候鸿雁来,白露时节,天气渐凉,北方的寒意催促着鸿雁开启南迁之旅。它们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队列,翱翔在广袤的天空中,向着温暖的南方飞去

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这些灵动的小精灵在春天时从南方飞来,为人们带来生机与活力。

三候群鸟养羞,“羞”通“馐”,是食物的意思。此时,百鸟感知到肃杀之气渐浓,纷纷忙碌起来,四处收集果实、种子等食物,储藏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它们在枝头跳跃、穿梭,展现着生命对生存的本能追求。


农事繁忙,丰收序曲

白露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是一个充满丰收喜悦又忙碌的节气。农谚云:“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此时,大江南北的棉花吐絮,洁白的棉桃挂满枝头,宛如繁星点点,棉农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北方的谷子、大豆等农作物也到了成熟的季节,田野里一片金黄,收割机的轰鸣声奏响了丰收的序曲。


传承节气里的舌尖技艺

“白露食养,灶间传艺”,白露时节的“润燥养身”传统,正是烹饪工艺系连接节气文化与专业技能的纽带。此时龙眼满枝、米酒飘香,古人“秋补”的饮食智慧,与现代烹饪的食材处理、营养搭配技艺深度契合,成为系部传承饮食文化的生动课堂。

守护传统,更要让节气味道“传下去”。系部近期整理《白露节气食谱》,收录福州龙眼宴、温州“十样白”炖品等地方特色菜式,标注传统做法与现代改良技巧;同时开设“白露食养课堂”,邀请非遗美食传承人演示古法酿酒、秋茶入馔技艺,让学生在实操中理解“顺时而食”的文化内涵。


多彩习俗,文化传承

白露虽不是重大节日,却在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人认为白露时的露水有神奇功效,因此有收清露的习俗。

民间还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茶树经过夏季酷热,白露前后进入又一生长佳期。此时采摘的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般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着独特的甘醇清香,韵味悠长,深受老茶客喜爱。在白露时节,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白露茶,静品茶香,感受秋天的宁静与美好,是许多人惬意的享受。

在湖南、江浙一带,白露时节家家户户都有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用糯米、高粱等五谷杂粮酿成的白露米酒,色泽通透,口感醇厚,香气扑鼻。这种酒温中含热,适量饮用有利于身体寒气散发,对健康有益。

在福建福州等地,白露这天有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本身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而白露时节的龙眼个头大、甜度高、口感绝佳,民间便认为此时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人们会购买新鲜的龙眼,一家人围坐一起,剥开那褐色的外壳,品尝着晶莹剔透、甜润多汁的果肉,享受着这份独特的秋日美味。

浙江温州等地,民间有白露采集“十样白”煨白毛乌骨鸡(或鸭子)的习俗。“十样白”指白木槿、白毛苦菜等十种带“白”字的草药。据说,用这些草药与白毛乌骨鸡一起炖煮,有滋阴润肺、祛除秋燥、滋补身体等功效。在白露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去山上、田野里采集“十样白”,回家精心烹制这道美食,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

校区地址
曲阜高铁校区(孔子故里)
电话:0537-4507998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曲阜东高铁站西200米孔子大道1号
曲阜石门山校区(孔子故里)
电话:0537-4507999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石门山风景区远大路1号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