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师生畅议“思政大课”勇担青春使命责任
3月9日下午,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共同相约线上一起聆听了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四位顶级名师在战“疫”特殊时期“云”授课,与广大学子们共同研讨疫情大考告诉了我们什么、当代青年有怎样的责任和担当等话题。课程中充实的内容、丰富的案例、生动的讲述,凸显了中国战“疫”的“硬核”力量。
在本次活动组织过程中,各系部克服困难、精心组织,辅导员老师主动跟进学生学习,采用网络截图、撰写观后感等方式最大限度的督促学生聆听中国力量、中国故事。据不完全统计,在本次思政大课直播期间,我院共有7000余名学生在线“上课”,全体教职员工“云”端共同学习,接受了一次思想和精神上的洗礼。
各系部精心组织学生参与“思政大课”
课程结束后,各系部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大讨论,远东学子们纷纷对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中国担当、中国力量抒发自己的感悟,发出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响亮的宣言。“爱国”、“理想”、“担当”、“责任”成为本次大讨论活动的关键词,彰显了我院学子浓浓的爱国情、报国志。除此之外,信息工程系的教师们也积极投入到思政大课的学习中去并撰写感言,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引路人。
信息工程系教师共同参与“思政大课”讨论
我院公共基础部思政教研室结合当下开展的毛概课程,利用超星在线学习平台向上课的同学们发起了在线研讨,学生们对老师们提出的话题发表看法,书写感想,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浓浓深情,对疫情中勇于担当的逆行者们的崇高敬意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学生表达爱国情怀
为进一步加强对疫情防控期间思政教学的认识,思政教研组结合专家们的讲授内容,召开专题研讨会,探讨当前形势下如何将“思政大课”的要点吃透、拿准、扩展后传达给学生。以下是思政课教师谈“思政大课”认识:
孙秋亮:针对昨天的学习,谈谈我的心得和感受吧:面对疫情,四位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上了一课。1.从理论的高度。2.从现实的拷问。3.从历史经验的总结。4.从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这几个方面让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人民力量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战无不胜!从当前的疫情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思考:我们与大自然该如何相处?面对困难,我们该相信谁?依靠谁?面对网络上的谣言和不实之词,我们该如何去做?我们未来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请记住“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我们还要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总之,从当前的疫情中,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这也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所以,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美好年代,万幸自己生在中国这个伟大的祖国。我相信通过这场疫情灾难我们的国人会越来越团结,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强大。
刘星:几点感悟1.案例教学,是否可以贯彻,外国教学一般都是案例教学。2.把新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尤其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突出时代特色。3.网络教育是否开专题或开选修课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网络意识。4.自身要脚踏实地,提高自己的德,智。给学生做榜样。做好自己的责任担当。
刑百万:通过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感受到了万众一心和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体悟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保证。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需要总结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把在疫情阻击战中形成的抗疫精神全面有效融入到新学期的思政课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好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切实有效上好思政课。
王耀华:此次“思政大课”邀请到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思维教授,分别从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念,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四个方面展开。对于现阶段提高个人思想意识、完善思政教学具有实践性指导意义。在思政教学方面,以此次疫情为背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智慧与中国担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等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最高领导力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正确看待形势,辩证的看待问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个人思想方面,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更应当坚定政治立场,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思想觉悟,以己身行为正确引导学生。
魏茗:通过昨天的直播课,结合我们学校开设课程,重点学习了毛概和思修课,通过观看,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找到了此次疫情与课本结合的结合点。在毛概中将疫情中将党的领导与加上党的领导结合在一起,同时引申到中国制度的优势,在思修中,讲疫情中的感人事迹与青春责任结合在一下。第二,也找到了我们平时收集资料,使用案例的一些方法和方向。我们的案例不一定要多么的有名,但是一定要贴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共鸣。在使用案例是,要尽量与知识点结合,用案例来带动知识点,同时案例所引出的知识点也不是大而化之的理论,而是而是非常细化点。
周秀萍:北师大王炳林教授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让我眼前一亮,收获很大,心里很是开心。现将从中获得的启示归纳如下:1.要让枯燥的文字后面有鲜活的史实案例做支撑,使思政课堂更加丰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王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我国疫情的发展史,无论是天花、鼠疫,还是自然灾害,都真实的在祖国的大地上发生过,很有代入感,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用事实数据说明道理,更有说服力和认可度。2.坚持科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王教授语言简练规范,逻辑思维严谨,但并非刻板无味。比如,生命共同体的阐述,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3.注重积累生活素材,贴近生活实际,拉进思政课与学生的距离。4.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除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辩证思维能力,能较好的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好示范者的角色。
孔一诺:1.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之前的抓理论知识讲解转化为用案例阐述理论,要用心搜集一些贴近生活、喜闻悦见的案例,融合到知识点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快速接受。2.身为90后的思政教师,不能像白衣天使等一些英雄人物一样在前线做贡献,但是我们自身可以拿起笔杆子当武器,先强化自身增强责任担当,然后将自己的所学所用传授给学生,切身实际的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彭琨:思政课应该是鲜活的课堂,而不是简单的理论。因为我没有真正的教学实践经验,直播结束后,就在网络上浏览了很多学生的“课后感想”,发现果然是“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大家都对冯教授的课感兴趣,因为冯教授所教授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讲故事举例子,这是最好接受的讲课方式。思政课应该是更多的融入一些鲜活的例子,多问问学生“怎么看”,而不是告诉学生“怎么看”,才能是枯燥的理论也“活起来”。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理论知识不是记住,应该是理解,理解是最难讲明白的。思政课是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一科,思政老师就是学生思想的修建师,在树木成长的时候及时的修枝剪叶。可能部分的学生对于思政课只是知道了中国是在磨难中成长的,知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具有科学性的,但是不一定理解为什么当时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拯救国家发动了无数运动和斗争都失败了,而毛泽东却带领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所以作为老师应该首先丰富自己,为了学生思想能达到的高度,老师应该先达到高度,先去理解理论的先进性,先去确定思想上的正确性,这也是这四位教授带给我的感受,正直,自信,所以他们说的话使我愿意相信。疫情虽然带来了创伤,但疫情就是一堂最好的思政课,充分的说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防控中的优势,也用数百真实的故事生动回答了“青春之问”。
王开启:本次活动特别邀请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四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抗“疫”中,我们要做棵“石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咬定”的狠劲儿。咬盯疫情,有的放矢。要充分发扬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关键时刻冲得出、危难之际豁得出的带头风范。要坚持依靠群众,锻造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要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及时为人民群众注入稳心剂、凝心剂。咬盯疫情,更要有“决不让疫情魔鬼藏匿”、不获全胜不收兵的狠劲儿,对自己狠一点,举措更严一点,防“疫”的胜利就多一层,就能早一刻为群众的生命财产搭好“安全线”、筑牢“堡垒墙”。
本次思政大课活动,是在这个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一剂有力的强心剂,使学生们筑牢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坚定了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也为自己的人生注入了责任担当的源头活水,必将流淌出属于他们这代人的大江大河!
@微信公众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