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诊改学习材料之五(2022)《产教融合共育人才 协同创新共赢未来》
发布: 2022-04-04 19:28:36 作者: 诊改办 点击: 0

各系部及有关部门:

现把诊改学习材料之2022)《产教融合共育人才 协同创新共赢未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专业群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转发给你们,望安排所在单位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

                                          诊改办

                                         2022.04.04

产教融合共育人才 协同创新共赢未来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专业群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243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4/03/content_607520.htm?div=-1

 

■特色为笔 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口”,谁能更深入、更扎实地做好产教融合,谁就能占得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将教育教学放进区域发展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与时代同频、与地区同频、与产业同频。近年来,学院主动对接宁波市的支柱产业绿色石化产业和宁波市246产业集群”规划的万亿级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建立更为开放的办学体系,并在更多领域深度探索产教融合,坚持问题导向,与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乙烯工程副产物高质化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探索“研发—教学”互融互促,校企协同研发、协同育人、协同发展的合作育人机制,为企业提档升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研发力、创新力和实践力的高质量化工产业人才。

 学院创新的“研发—教学”互融互促,化工专业与单项冠军企业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职业院校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改革发展样本,值得学习与借鉴。    

    坚持问题导向:

    发现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

 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学院直面现阶段专业不能持续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缺乏载体、高学历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企业生产不能同向同行等问题,认真梳理问题清单,积极探索精准服务区域产业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目标导向:

    精准施策是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发现问题,就要一个个破解问题,学院坚持目标导向,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支点,精准施策,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出实招,见实效,使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建立“产教协同”长效机制,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

 化工专业聚焦解决乙烯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卡脖子问题,激发企业参与协同育人。国家教学名师孙向东教授带领团队突破“乙烯工程副产物C5/C9综合利用”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立了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发挥专业教学、人才与技术资源的集聚性优势,与企业联合建立人员互聘、装置共享、科研合作等开放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人才和资源要素有效流动。建立《科研组织与协同研究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保障协同单位的责、权、利,规范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协同运行。

同时,学院以研发—教学为主线、企业科技突破与经济效益为第一抓手建立动力机制,校企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培养企业急需人才为第二抓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以技术研发和人才供需为纽带的合作;以教师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为第三抓手,缩短教师科研活动与教学、企业生产间的距离。专业与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凸显研发项目特色,保障协同育人机制的长效性。

 长年的协同创新使校企互相依赖,互相成就,成为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实现了产教融合共育人才、协同创新共赢未来的良好局面。

 ——创新“研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载体。

 学院发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教学功能,将项目转化为教学载体,创新“研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与技术创新项目研发实际需求,构建具有绿色化智能化特点的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共享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优化项目化实训资源,如将C5/C9共聚树脂加氢反应装置等产业科研项目用于固定床反应器教学实训项目,企业出题—学校解题的实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创新探索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教学、科研、生产互促的教学实践。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确保实验研究和生产实际不脱节,实现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融合;依托企业项目将新技术转化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利用科研装置开发实训项目,实现产业研究项目与教学项目融合;以博士教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难题破解,实现学生研究创新与实践培养的融合

此外,学院按照共建共享、共用互补”的原则,打破专业壁垒,基于产业逻辑、岗位逻辑和专业逻辑组建了以化工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群建设格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化工人才。恒河材料公司充分发挥设备、技术、项目等优势,校企共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以化工专业为主的专业群教学标准,建设符合区域石化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断优化。为了促进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专业和企业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实践教学功能,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细化为实训项目,构建项目化“研训合一”实训体系。探索基于项目的校企“双导师”教学形式,专兼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开展企业产品研发与工艺优化,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研发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将科研设备用于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研发创新能力提升。“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专业群参与国家“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建立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北京化育求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合作开发的“化工精馏安全运行控制”证书获批第四批“1+X”证书试点,培养专业群复合型人才。

——探索“科教互促”发展路径,提升高学历青年教师科研、教学与企业生产同向同行的能力。

 在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以成果转化应用为关键激发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生产一致性与互补性发展。学院打造了一支善育人、能教学、会研发的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学团队。创新双岗双薪、兼职取酬等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赴企业开展项目研发,促进研究与生产融合,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了一批名师,包括国家教学名师一名,教育部门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一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学名师两名,浙江省专业带头人6名。组建以青年博士为主的校企专兼科研团队,深度参与加氢石油树脂产品开发与工艺绿色化智能化革新,提高实践教学、科研及技术转化能力。建立“研发—教学—学习”联结体,鼓励教师基于研发项目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科研和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与学习项目,提升教学能力。

 此外,团队牵头化工技术专业领域6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组成了协作共同体,建立了协作共同体章程。团队牵头申报了教育部门教学创新团队重点课题,共同开发面向化工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要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分级分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在国内高职化工类专业推广。主持了全国职教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化工技术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以建立完整的团队共同体运行机制,包括工作会议机制、人员交流机制、师资互培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成果推广机制、协同创新机制等。

同时,学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生产线上科研”,解决行业企业关键问题。颜雪冬博士担任宁波维科电池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承担“宁波市2025重大攻关”项目,带领团队攻克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被企业采用并新增销售上亿元,获得宁波市“科技追梦人”荣誉称号。沃燕波博士担任阿里生物技术泰州有限公司研发副总工程师,开发低成本多功能特定蛋白检测智能POCT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成功入选中国医药城“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获创新项目资助100万元。

一项项改革创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并产生共振叠加的实际效果,使得学院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学院发展迸发出澎湃活力。    

 坚持效果导向:

人才红利是教学改革的喜人成效

 随着协同育人各项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引领方面取得喜人成效。

  ——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明显,师生高质量发展成效卓著。

学生在科研项目带动下提升了技能水平与创新研发能力,近年来师生合作获得专利授权10余项,学生获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10项,国家竞赛二等奖以上5项。毕业生薪资显著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实现了高质量就业。毕业生成为企业骨干,16名毕业生在恒河材料公司担任副经理、主管、技术员等职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和企业产业化项目10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42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团队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浙江省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名教师被评为全国石化行业教学名师,一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门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校企共建的企业技术中心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校企协同创新成果显著,企业从濒临倒闭到“制造业单项冠军”。

 专业聚焦恒河公司C5/C9石油树脂生产技术改革与工艺优化,帮助濒临倒闭的公司重新运转。以突破卡脖子技术壁垒为核心竞争力,协同创新研发20多个新产品,建立9套生产装置,实现国内石油树脂工艺技术首创,成功突破欧、美等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各类C5/C9石油树脂年产量60万吨,被工信部门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教改成果示范引领作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与广泛关注。

 专业群2019年成为国家高水平专业群,“职教提档升级助力‘浙江智造’打出中国职教‘实力牌’”等成果多次被国家媒体报道,支援岳阳职院、青海柴达木职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群建设。向埃塞俄比亚、约旦、尼泊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与“宁职经验”。

回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专业群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成功实践,澎湃的活力与优异的成绩令人称赞。未来,学院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动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校区地址
曲阜高铁校区(孔子故里)
电话:0537-4507998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曲阜东高铁站西200米孔子大道1号
曲阜石门山校区(孔子故里)
电话:0537-4507999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石门山风景区远大路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