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2021年重新修订课程标准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课程标准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为了保证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订和有效执行,学院决定启动2021版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切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及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符合企业、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对接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办法。
四、修订范围
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素质拓展课等都在修订范围内。
五、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五个部分。
(一)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功能)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有哪些支撑或促进作用,与前、后续课程如何衔接。
(二)课程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具体目标可从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留有一定的空间。
(三)课程设计
主要阐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要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课程总体设计理念: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2.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是由对工作过程分析与教学过程分析两部组成。其基本模式是: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相应的行动领域→对相应学科体系的知识系统进行解构与重构形成学习领域(课程)→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模块(学习单元)→典型任务或子项目(情境载体)。
3.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确定课程内容。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职业行动规律,在各个学习情境中选择递进层次性地学习内容,融合“知识+技能+素质”三维度能力要求,使课程内容紧贴岗位需求。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等内容。
(四)课程内容
选取课程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标准,要注意选取的项目大小和数量应适中,不宜过大、过多,项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和覆盖面。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教学目标、相关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考核评价等。
(五)实施建议
主要阐述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方法、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实训设备配置等建议。
教学建议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评价建议应体现多元评价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明确教材应按本课程标准进行编写,教材选用应符合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
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提出对实训(实验)室及功能、设备配置等要求。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包括课件、实训规范、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六、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教学单位成立专门的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来分配、指导、督查、检查、审核、上报系部的每一门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采取课程负责人制,每门要修订的课程都要有专人负责,原则上课程负责人在课程教学团队中择优选择,负责该课程课程标准的整体修订工作。
2.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等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可结合寒假的专业调研结果)
3.编写初稿(2021年5月10日前完成)。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构建课程结构框架,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4.专题研讨(2021年5月15日前完成)。系部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附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
5.校级审定。各教学单位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资料汇总,每个专业下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素质拓展课(专业选修课)三个文件夹归类课程标准,然后以系部为单位于2021年5月15日之前报送至教务处专业与课程建设科岳丽老师处。教务处组织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为试行性专业课程标准。
6.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专业课程标准,组织课程实施。在实践中要建立课程标准教学台账,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
7.修订完善。根据实施评价和反馈的意见,对试行专业课程标准进行实时修订,不断提高课程标准的针对性、可行性及成效性。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系部要提高认识,提早安排部署,专人负责,全面动员,认真扎实地组织好课程标准编制工作。原则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所有课程都应编制课程标准。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由公共基础部负责组织落实编制工作。
2.加强指导,全面提高课程标准编制质量。各系部要按照编制内容要求加强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的培训与指导工作,树立典范,带动全体参与编制工作的教师做好课程标准编制工作。
3.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各门课程须肩负起育人责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在编制课程标准过程中,需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将价值塑造列入课程教学目标,同时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力求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体现科学性与先进性。课程标准应体现“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时代要求,准确反映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内在规律和独特的研究方法,注重反映相关学科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新成果,注重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应局限于某一本教材的框架结构。
5.课程编制模板严格按照教务处所提供的模板格式进行编制,编制内容可以在模板基础上进行创新。各教学单位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按时提报材料。
附件:课程标准体例框架
教务处
2021年4月26日
@微信公众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