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立冬临,冬韵生
发布: 2025-11-05 08:25:17 作者: 创始人 点击: 0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当古籍中这句记载缓缓浮现,立冬节气便携着冬的清寒如约而至。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恰似一位沉稳的信使,捎来冬的讯息,宣告着孟秋的落幕与仲冬的开篇。

立冬之名,寒意藏章

立冬之名,凝聚着古人对时序更迭的敏锐感知与质朴诠释。从气候特征来看,立冬过后,冷空气活动愈发频繁,气温持续走低。“立” 为始,“冬”为终,古人以“立冬”定名,既标志着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开始,也蕴含着对冬日安宁的期许。

三候流转,万物归藏

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这三候勾勒出冬日渐进的自然画卷,藏着生命适应季节的智慧。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后,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江河湖泊的水面开始凝结薄冰,晶莹剔透的冰层下,是水与寒的温柔相拥。

二候地始冻,大地受冷空气侵袭,表层土壤逐渐冻结,变得坚硬紧实,为地下万物筑起天然的保暖屏障。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蜃”为大蛤。古人观察到,立冬后野鸡渐渐少见,而海边却出现了外壳纹路与野鸡羽毛相似的大蛤,便认为野鸡潜入水中化作了大蛤,这一充满想象的解读,实则是对生物蛰伏、万物归藏的生动写照。

农事歇藏,岁末储丰

立冬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是农忙收尾、储粮过冬的关键节气。农谚有云:“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此时,大江南北的秋收已近尾声,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悉数归仓,田间褪去金黄,换上素净的冬装。北方农户忙着翻耕土地、施足底肥,为来年春播打下基础;南方则趁晴好天气晾晒粮食,修补农具,同时做好蔬菜大棚的保温防寒工作。“立冬不砍菜,必定要受害”,农户们还会及时采收白菜、萝卜等耐寒蔬菜,或窖藏保鲜,或腌制咸菜,为漫长冬日储备充足食材。

多样习俗,温情越冬

“立冬补冬,来年无病”,进补是立冬最核心的习俗。北方人偏爱炖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肉质鲜嫩、汤汁醇厚,配上白萝卜或山药,暖身驱寒;南方人则讲究 “四物炖鸡”“八珍煲”,以当归、熟地等药材搭配食材,滋补气血。无论是浓醇的肉汤,还是温润的药膳,都藏着人们对健康过冬的期许。

 


校区地址
曲阜高铁校区(孔子故里)
电话:0537-4507998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曲阜东高铁站西200米孔子大道1号
曲阜石门山校区(孔子故里)
电话:0537-4507999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石门山风景区远大路1号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山东省高校接诉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