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取自“雨生百谷”之意。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
节日渊源
相传谷雨这天,圣人仓颉造字成功,感动天地,天帝便赐予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其功,因此才有了“谷雨”之名。
为纪念仓颉造字,联合国自2010年起,将每年的4月20日,中国传统节气“谷雨”这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2020年更名为国际中文日。
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物候现象
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节气习俗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体系,更是一套具有丰富内涵的生活与民俗系统。
喝谷雨茶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也因此谷雨诗词多于赏茶有关。
赏牡丹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
祭仓颉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
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
祭海
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
海祭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到野外走一圈,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谷雨贴
谷雨贴,禁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微信公众号
@抖音